
来自 i-am-chen 的设计师支晨是个感性且极具艺术天赋的女孩,她知道如何将自己所看到的美转化成崭新的创意针织品。她冷静、自信、善意的外表下散发着强大的气场。也许正是因为她在工程系中途辍学,从事时装设计师的缘故。她时刻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和头脑,在大胆的色彩运用和繁复的工艺技术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艺术性和实穿性中精准找到了平衡点。
支晨在读书时期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她的家人希望她在毕业后能在金融或会计方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她清楚知道稳定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的追求。“我在读书的时候一直是个很叛逆的小孩。”在工程系辍学之后,支晨前往纽约帕森斯继续学习,后又于伦敦时装学院完成学业。尽管支晨承认她刚进入西方教育环境,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冲击,但她于 LCF 毕业后的作品“PLAYGROUND”脱颖而出,这也为她在伦敦时装周取得一席之地,同时也斩获了“洛兹青年时装奖”。

在此之后,支晨势如破竹。在刚刚毕业之际就收到了来自 MoMA 希望购买她17秋冬的一款针织铅笔裙,这是支晨毕业后的第一个订单。后来那条裙子和一条经典的 Levi's 牛仔裤、Chanel 小黑裙、YSL 吸烟装等一起成为了时尚展览“物品:时尚是现代的吗? ”(Items: Is Fashion Modern?)。
“这是我在 i-am-chen 的邮箱里收到的第一封邮件,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骗子。”支晨说道,“这种感觉很奇妙,有一个我经常去参观并寻求灵感的博物馆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展览,并开始了我的事业。”今年,支晨也将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她的作品。“我很喜欢工业化带来精确的美感。我不仅希望我的设计出现在商店被人购买,更希望它们被展示在设计博物馆里。”
2017年成为连卡佛成都创意集结号入围者,2018年入围国际羊毛标志大奖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半决赛,i-am-chen 以其复杂的针织品和大胆的拼色技术而闻名,针织不是当代中国设计师关注或接触的话题。但支晨在某次学校旅行中发现了一家针织工厂,在看到工厂针织独特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之后,她便一见钟情。
“我很喜欢极繁主义,也喜欢极简主义,这是很矛盾的,但也是两种对立面的平衡。我想做具有概念性的东西,让消费者有欲望去购买穿着。针织就是我的答案。”

相较于时装设计师,支晨常常认为自己更像一个技术员。她将针织与编程相结合,针织需要一种类似思维的方式来编程和制造工艺,同时需要研发新的方式制作新的图案,使极其复杂的效果、纹理、颜色和结构都在一块布料上呈现出来。然而,要掌握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在时装教育体系中,针织往往是一门大学问。首先必须了解机器可以做什么,技术上有什么约束和限制,然后与技术人员沟通,讨论如何实现特定的设计效果,同时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编程效率,以减少材料浪费并节省时间。
“当我探索针织技术时,我在想要各种肌理和纹路都设计在一块布料上,这个点刚好平衡,正是我在设计中所寻求的东西。而且,工程系的教育背景使我在计算机编程时非常得心应手。”
经过几十年的西方的奢侈品牌制造经验,中国工厂现在已经发展出很多先进的技术和专业度。面对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这些工厂不仅试图升级和转移他们的重点,带入更具有创意性和研发性的设计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他们也非常支持当地人才培养未来的中国设计。
“所有的产品开发和制造都在中国。现在的工厂都有先进的工艺和机器,但他们需要像我们这样的设计师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去传达一些更美的东西。从长期来看,我们就可以彼此完善,共同成长。这一点会我非常兴奋,工厂绝对是我灵感的源泉。”

当代艺术是支晨另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在欧洲时,她经常光顾威尼斯双年展,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画廊的常客。“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是伦敦霍尔本的 Sir John Soane 的博物馆。它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师 Sir John Soane 的家和工作室,在这个空间内拥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品和藏品。”
中国设计师是近五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才在西方顶尖院校学习后回国,中国创意产业的生态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好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和国籍没有关系。在被定义为中国设计师之前,我们必须先被定义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像如今大多的中国设计师一样,支晨属于中国千禧一代,他们有更广泛的国际阅历,同时再经过西方教育文化的洗礼之后,她们试图为自己发声。“当然,中国文化和生活环境对我的工作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我不可能把它扔掉。我们的设计需要呈现的就是我们是谁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人们往往将中国设计师一概而论,但如今,中国设计不一定要把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西式服装中。当下声音更多是关于当代中国青年的视觉和美学的输出。它很可能不再是绣着祥龙图案的丝绸旗袍,也可能是非常现代摩登的,模糊东西方之间的界限。

“对 i-am-chen 来说,‘平衡’本身是东方哲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我们研究如何在西方表达自己和创造自己的身份,然后试图用东方的细节来达到平衡。”
也许现在定义“中国风格”还为时过早,但支晨坚信在这个产业中,中国设计师的风格正在慢慢形成,他们心中都对此都有各自的定义。
“没有必要刻意强调或隐藏我们的’中国’标签,这是在我们的基因里的东西。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会显露出来。”
新一届创意集结号吹响: 9月6号将于大上海时代广场连卡佛举行2019创意集结号,诚邀创意人才参与。届时会有活动派对及与 Labelhood 共同呈现的期间限定店等你探索。